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大家都不好过 (第2/3页)
给领导送了暗股。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传言,但在类似这样的地方办厂开矿。没有关系和靠山,恐怕也是很难生存的,这靠山,又依靠的是经济利益的纽带。 然而,仅仅依靠一个**的帽子,恐怕很难解释为什么上令下不止,为什么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之间存在那么严重的背离。 显然,这一次国家关停小煤矿的决心也是鼻子寻常的,国务院颁布施行了,这个规定明确提出,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但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这个规定实行之后,某省的省委书记就因为特大蝶矿事故而被通报给予行政处分,事实上,即使是再爱财如命或者再官僚的官员也不会面对如此严厉的惩罚而无动于衷。 在童玉山掀开了宣传部门工作整改之后。各部门也纷纷效仿,跳出来对矿难事故的成因多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原因。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闻言人就指责说,有些地方政府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对关闭小煤矿态度不积极。措施不落实。特别是由于压产导致媒炭市场好转,个,别地区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煤价恢复性上涨后,一些小煤矿受利益驱使擅自偷偷生产。 这种情况显然是存在的。比如说在山西。百分之八十的县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煤炭开采和炼焦,吕梁、大同等地的一些县区乡,媒炭的收入占到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多。一百年前还是全国最富的山西。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沦落为全国人均收入倒数第一的省份。你很难想象它会比青海、西藏更穷。吕梁山区更是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它管辖有三市十县。十个县全部都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 对一个财政收入只有六千万左右的贫困县来说,关停小煤窑意味着它几乎一无所有了。一些煤矿被要求停产之后,县里负责煤矿生产的负三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啦,不生产财政收入皮青勺县里都扛不住了,每月的工资也保证不了。 外来矿工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说在矿难生之后,带着骨灰回家的家属们一再劝告活下来的矿工老乡也赶紧回家,但矿工们仍然呆在矿上。由于政府冻结了矿主的所有钱款,他们的工资没有放,没有钱回家,连吃的都没有。为了节省体力,都是一天两碗面条,大部分的时间都躺在光板床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裹进被子。 这些常年在地底下工作的人们,总是一口一个我们受苦人,但他们并不认为在地底下一米高的坑道里弓着身子挖煤是最受苦的事情。他们表示,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十倍。他们在小媒窑每月能拿到一千块左右的收入,两个人搭伙每天挖一米多,一米大概十三车,一车能有五百斤煤,每挖一米。老板付给五十块钱。 记者问已经经历过三次瓦斯爆炸的矿工。以后还会不会再下井挖媒,矿工笑着说,还挖,我们受苦人不挖媒能干啥?连吃的都没有。 据说,已有矿主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赔偿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个六、七万吨的小煤窑,投资也要几百万。即使停产,抽风、电、排水也不能停,否则就算废了,每个月至少又得二、三万的维护费。 而有人也表示,那么多小煤窑上马,是国家政策扶持的结果。八十年代之前,煤炭非常紧缺,为了缓解能源瓶颈,国家采取了有水快流的政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蝶矿,产量逐年大幅递增。 比如说当时的山西,就是先从大同开始。煤炭厅还组织过参观学习,看村子是怎么致富的,自己架个锅就可以洗媒。 那时候国家缺媒,要的就是煤,二十年来全国每年十几个点的凹增长,煤业的支撑是做了巨大真献的。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煤炭市场已经供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