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二章 玉米地的大洞 (第2/4页)
r> 王庆文也比了个大拇指:“弟妹一看就是熟把式了,我这挖沟还行,浇水就费劲了,我们那边山里没这么大地块,基本就是靠天吃饭,望天熟嘛,待会你跟聚胜可得帮我看着点。 凌子这干活猛,一会儿顾不上我了。” “好说,待会儿俺来帮庆文哥修垄沟,垒地堰。” 垄沟就是往农田引水的,平时不浇地,里面会长出茂盛的野草。 给庄稼浇水的时候要提前铲掉,杂物清理到一边,把垄沟修好。 由于这季节的野草很多,扎根又深,可以说是又多又结实。 这活儿干起来可不轻松。 另外,每一畦庄稼里头还要垒好地堰。 这地堰顾名思义,就跟堰坝一样是挡水的。 他们这边地块虽大,但农田也是有坡度,不像是平原一样有大面积平整的土地。 所以要在有坡度的地方垒地堰挡水。 就跟梯田外围那一溜挡水的土埝子一样。 这个地堰在收完麦点苞谷的时候就是弄好的,现在玉米长高了,也就是浇一畦的水,就垒一畦的地堰,修修补补一番。 不然有坡的地方存不住水,就会在低处淤积,淹了低处的庄稼。 “行,我还真是头一次干这种活儿。” 王庆文笑道。 他是嘴上这样说,其实像他们这一代很少有不会干农活的,就算是山里没什么农田,那也不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随便教一教就会了。 人多干活就是快得多了。 四个人一通挖,很快就把沟挖好了,剩下就是钻进玉米田里修垄沟了。 这个分工就好。 王庆文和张巧玲沿着垄沟铲过去。 陈凌和王聚胜两人引水灌溉,一边修好地堰就行。 也就是说引水和修地堰并不比修垄沟锄草轻松,更需要有经验的熟手来干。 “哟,这才刚挖好沟,献哥一家子也过来了,这下要是水能流快一点,一天就搞完了。” 刚说往玉米地里钻,就看到王立献一家子也扛铁锹,戴草帽,穿水鞋的全副武装的赶了来。 当然说是一家子,也不是全过来的,除了大妮儿和六妮儿别的都不在家。 所以也就是四个人。 但在这四个人里,三个人都是干活的好手,这还有啥可说的。 “是啊,献哥一家子一过来,咱们能在东西两边挖两处水沟,从东西两面一块儿浇水了。 这样浇起地来更快。” 王立献也不多说话,问了问陈凌的意见之后,就走到了西边儿山脚下,他们一家子就在那边儿挖沟引水。 然后东西两边同时进行。 后来呢,村里也有其他人过来,比如陈宝栓跟王文超,这俩是陈凌说啥,他们听啥,跟着陈凌还赚了不少钱,知道陈凌家这情况,人少照应不过来,就过来看了看。 不过浇地嘛,用不了多少人的。 他们见王聚胜和王立献两家人在这儿,就简单的说了两句话,看了会儿赵玉宝放羊,赵、钟两家的老太太也在帮苏丽改在山上捡鸡蛋,剩下也没什么用帮忙的了,就都回去了。 早晨八点多吃过饭。 玉米田里就热起来了。 这种热是闷不透风的热。 有些人不了解农村的会觉得,在田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