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金铉返京 (第1/5页)
“呜呜——” 九月下旬,伴随着汽笛声在天津的近海响起,率先乘坐轮船返回大明的金铉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奔波后,总算是返回了他阔别十年的大明。 “总算回来了……” 眺望远处海平线上的天津港口,金铉百感交集。 时至今日,大明至齐国的航线已经被早早开发出来,沿途的岛屿,只要有澹水存在,便会有属于大明的军镇在岛上。 岛上储存着从大明、齐国运往当地的煤炭。 虽然木质帆船的速度慢,效率慢,但用它们来运送煤炭还是可行的。 因此,每个岛上都储存了大量的煤炭、澹水来作为航线上船只的补给地点。 不过,正常来说,只要在瀛洲补给好了煤炭和澹水,那基本上能在十六天的时间里一口气抵达齐国的西京城。 至于从瀛洲的北州府抵达南直隶则只需要七天时间,抵达北直隶则是两天时间。 因此算上补给时间,从齐国西京城到大明天津港,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过是五十天。 当然,这是单程的时间,在单程路途结束后,船只要进行为期一天的检查和部分零件保养工作,不过即便算上这点时间,来回也仅仅需要五十一天罢了。 从当初的六十天缩短到现在的五十一天,这是无数船只过往才寻觅出的最佳航道。 虽然看上去没有进步太多,但每趟来回能缩短九天,六趟来回下来就能省出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眼下的轮船是能在一年内来回进行七次移民行动的。 “呜呜——” 汽笛声打碎了金铉对这一路的见闻,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天津港。 在金铉的记忆里,十年前的天津港也算是繁华,但比起齐国眼下的京门港还是略输一筹。 当然,这里的“输”,指的是天津港的建设,以及港口能停泊的船只吨位。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齐国在进步,天津也没有再原地踏步。 天津港口设施的在天启十五年进行了升级,港口面积由升级前的两万亩,扩大到了升级后的十二万亩,这也使得天津港在这个时代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它有一百二十六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每年约有两万艘海船和六万艘内河船舶停靠,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高达六千万吨。 港口的设备十分先进,拥有小型蒸汽机改造而成的起重机和各种机械,能轻松装卸单体不超过一千斤的货物,并且还拥有足够储存一千万吨物资的大型仓库,能停靠五万吨以上的船只。 尽管对于眼下最大船只吨位仅为一万七千吨(明制)的大明来说,这样规模有些大,但这并不是为了现在而建造的,而是为了以后。 “呜呜——” 汽笛声响起,港口上属于市舶司的官员开始引导船只入港,并引导船只在合适的船舶位置停下。 当船梯开始放下,金铉走下轮船的时候,他至今都还不敢相信自己回来了。 具有大明风格的混凝土港口,不仅仅是装饰品,还有房屋也是一样。 “大人,请上马车,前往天津火车站后,我们只需要三个时辰就能抵达京城了。” 一下船,金铉带来的齐国护卫便开始对他全盘说出他们所得知的消息。 对此,金铉也是笑道:“我离开大明时,京津铁路已经建好,我自然是知道的。” “走吧,别让殿下等得太久。” 说话间,金铉上了齐国护卫准备的马车,而现在的金铉还没有在大明吏部述职,所以实际身份还是齐国官员。 按照《大明·藩王律》中,藩国普通礼部官员前来大明,只能带不超过五名护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