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五章 一墙之隔 (第1/5页)
天启二十一年八月,似乎是随着进入秋季,全国各地也迎来了一些小范围的甘霖。 只是很可惜,相比这次旱情所遭遇的粮食绝收、减产,这场甘霖并不能带来什么。 “今岁的田赋粮,预计只有五千余万石,或许比去岁还要少。” “只不过眼下粮价高昂,贩卖折色为银后,想来岁入也不会比去岁少太多。” 进入八月,其实各地具体的粮食产量和田赋已经能被估算出来了,因此当李长庚找到朱由检汇报的时候,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 “地方迁移点的粥棚得办好,争取在两年内将七百余万百姓迁移离开。” 朱由检开口说着,并不担心这七百余万百姓的迁移问题。 说到底,这七百多万百姓,大多都是迁移麓川、交趾、旧港、四川和云贵等地。 这些地方不是临近铁路,就是铁路贯穿全省。 大明的铁路运力足够在两年之内将他们迁移到西南,为西南充实人口。 “眼下还有六百四十余万百姓未曾迁移,其中要前往诸藩的有一百三十四万余人。” 既然朱由检说起了迁移的事情,李长庚也紧接着他的话题说道: “过去一个月,走长江和铁路已经运送了一百余万百姓前往四川、云南、麓川、交趾等地。” “相应的拖拉机也发放了六万余台,剩下的两万余台拖拉机则是送往了安西、北庭两省,为明年西征收复河中一事做准备。” “眼下江南百姓想要迁移的人不在少数,预计在腊月之前,还会新增不少于三百万移民。” “如今松川铁路仅修建到江西南昌,要用火车迁移百姓,只能绕道走南京,在河南郑州中转走山东至陕西的山陕铁路。” “只是山陕铁路只修到了洛阳,距离西安六百余里需要步行的路,百姓一旦下了车,那就难以控制。” “最好控制的就是走水运,以国朝的轮船运力,倒是可以将江南百姓运往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三省。” “但这么一来,每个月也不过只能迁移五十余万人罢了。” “况且之后他们还有的需要再宜宾上岸后乘坐火车前往麓川、交趾。” “这……”说到此处,李长庚深吸一口气:“这迁移费用一算下来,便有些高了,国库恐怕负担不起。” 国库已经没什么银子了,这点朱由检知道。 似乎自从他来到大明开始,大明的国库就没有充盈过,每年都是一到八九月便财政枯竭。 好在眼下有了银行和火车,按照情况来看,八月末各地就会利用火车和轮船来转运赋税前往京城了。 “各地的税额都定下来了吗?” 朱由检询问起了自己分税后的新政进度,李长庚对此作揖道: “北直隶的已经出来了,基本在各府县正常年景,正常岁入的情况下运走八成,留下两成。” “稍微贫穷一些的县城,尤其是继续改善民生的,则是运走六成,留下四成。” “整个北直隶眼下有耕地三千六百九十七万余亩,正常年景每亩最少一石五斗,北直隶能上缴田赋银和商税三百万两,地方截留五十到八十万两不等。” “另外,摊位费、门店税等这两种小税种,也能给北直隶衙门贡献三十余万两。” “算下来,朝廷拿走三百万两后,北直隶二州九府能留下八十到一百一十万两不等的赋税作为衙门开支,投入各地。” “此外,山西、陕西、漠东、辽东、东海等地的文册也在汇总的最后阶段了。” “这些省份,应该都能从明年开始就执行分税。” “至于其它省份,他们也要求先进行分税,然后再缴纳赋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