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_第四百四十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 (第3/5页)

r>    “陆路约十五两银子,但需要十天时间,水路约二十两银子,需要三天时间。”温体仁报出了运费,这让朱由检稍微舒心了不少。

    他本以为这运费收的有些高了,但实际看来是差不多的。

    毕竟对于火车来说,四个时辰就能从天津到京城,这过程里节省的时间能让不少商人少受苦。

    不过尽管如此,货价依旧还是定得有些高,因此朱由检开口道:

    “每车的利润定在十两银子就足够了,让一些利不是坏事。”

    “殿下仁慈……”温体仁闻言,当即拍了拍朱由检的马屁,倒是朱由检继续说道:

    “煤炭的价格若是随着开采而下跌,车票价格也跟着下跌,总之客运不赚,货运少赚。”

    “下官领令旨……”温体仁作揖应下,朱由检也继续向他问了关于其他几条铁路的状况。

    总的来说,每条铁路都在有条不紊的修建,基本是前面路基稳固之后,后续的枕木铁轨就跟上了。

    工部为此专门按照朱由检的话,成立了一个铁路司,并且铁路司招募了不少固定的工人。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工钱也很低,那就是每个人看管每里铁路,每日十文,一月三百文的月俸。

    虽说很低,但基本招募的也是年纪大了的人。

    工部不需要他们和企图偷盗铁轨的人搏斗,只需要他们吹响木哨,放响箭就足够了。

    驿站已经转变为了铁道站,每个站有一伍铁道兵,每隔十里一站。

    普通人想来偷铁轨,需要花费不少精力,毕竟这些铁轨都是固定好的。

    他们浪费的时间,早就足够铁道兵来抓捕他们了。

    为了九条铁路,铁路司预计会募工两万人,驻扎三营铁道兵。

    朱由检听后微微颌首,接着说道:“铁道兵和工人可以用来安置一些伤残的士卒。”

    “殿下仁善……”温体仁再度拍了拍马屁,不过这次朱由检没有和他废话:

    “无事就退下吧。”

    “还有一些……”温体仁连忙作揖,紧接着说道:

    “各省的府道修建速度都很快,至今年冬月,朝廷合计修建府道四千六百里,铁路路基三千五百里,铁轨铺设一千二百里。”

    “知道了……”

    温体仁在汇报,但结束后朱由检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

    “下官告退……”见朱由检没别的表态,温体仁识趣的离去,承运殿内也再度陷入了安静,只剩下了朱由检处理奏疏的声音。

    大概是过了三个时辰左右,脚步声重新响起,而进来的人却是拿着厚厚文册的曹化淳。

    见到这一幕,朱由检也知道曹化淳是来汇总的,因此放下了朱笔。

    “殿下千岁……”

    “说说吧,今岁皇店状态如何?”

    曹化淳进殿行礼,朱由检微微颌首,随后便让他先说正事。

    “今年国朝钢产量三万三千吨,生熟铁产量二十九万吨,水泥三百二十七万吨,煤炭四百二十五万吨……”

    曹化淳不断的回禀,其中内容让朱由检大为舒心。

    按照两年前矿课司成立时的数据,当时大明国营和民营钢产量不过可怜的一千多吨,生熟铁只有十四万吨。

    眼下只是过去了两年时间,大明的钢铁合计产量就达到了三十二万三千余吨,翻了三倍有余,煤炭产量也是翻了三倍。

    要知道,目前运用在各大矿场、工厂的蒸汽机还是第三版,并且数量只有一千多台。

    可即便如此,大明的工业产量,也基本达到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朝的水平,可见清朝工业基础之差。

    不出意外,再过十年时间,大明的工业产值就能吊打清朝灭亡前的工业产值了。

    “晚清啊晚清……你还真是烂的让人不知道怎么说你……”

    看着手中的文册,朱由检止不住的摇头,尽管他知道清朝时期的识字率、钢铁产量对比明朝都在下降,但他没想到大明爆发起来,居然比清朝爆发的还要迅猛。

    “或许这就是小族驭大族的弊端吧。”

    合上文册,朱由检不再翻阅他,因为他心里大概清楚,如果这个世界有工业产值,那大明基本要占据全球市场的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