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六章 揉碎牡丹铺床前 (第3/5页)
,那刘文炳和刘文耀应该是在二十五六左右殉国,刘文照应该十八九岁就带着崇祯的外婆南逃。 朱由检记得自己看过一些杂记上有记载,刘文照当时想要带着崇祯的子嗣南逃,但崇祯觉得刘文照年纪太小,不值得托付,转而把自己的子嗣托付给了两个太监,让他们转而托付给周奎、田弘遇。 从结局看,崇祯如果把孩子托付给这个年纪最小的表弟,恐怕南明也就不会这么乱了。 “所托非人啊……” 一想到崇祯的一些cao作,朱由检都不免唏嘘,因此对于这个便宜舅舅,自然也上了点心: “三位表弟眼下在何处就读?” “眼下在明时坊的官学内就读,成绩不太好,上不了大雅之堂。” 朱由检的询问,让刘效祖觉得受宠若惊,毕竟过去十年来,除了朱由检外出征战立功,分了些功劳给他,其他时候他并没有得到这个外甥的太多关心。 “舅舅日后可以带表弟们时常来王府走动,我在府内的一孩童也在明时坊的官学就读。” “是……” 朱由检交代了一句,刘效祖也应下了,不过从刘效祖过去这么些年都不来齐王府走动,不难看出他实际上并不怎么喜欢攀关系。 或许也只有这种不是特别利己的人,才能培养出殉国的子嗣吧。 相比较周奎和田弘遇,备受冷落的刘效祖一脉,算是晚明外戚的典范了。 朱由检倒也不强求,而是准备在明年灭建虏的时候把刘效祖带上。 哪怕把他放在泰宁府,之后也能给他分些功,继而给他个爵。 无功封爵这种事情,朱由检是不会开这个头的,而让功封爵这种事情很常见。 他朱由检可以干,别人也可以干,就是看看别人能不能干出他这样的功绩了。 因此朱由检与刘效祖唏嘘几番,随后才走上前对着其它人一一行礼。 倒是在到了第一排左首第一桌的时候,朱由检不免有些尴尬。 因为这一桌坐着的,便是他那群不太讨喜的岳父…… “殿下,草民周奎,乃是平妃周素洁之父……” “殿下,草民田弘遇,乃是平妃田秀英之父……” “殿下……” 一桌十二人,六男六女,分别代表了朱由检的六对岳父、岳母。 只是身份在这里,只有岳父岳母巴结他的份,他自然不可能去巴结对方。 一来到这一桌,长相不错的周奎、田弘遇就纷纷敬酒,生怕朱由检记不住他们。 倒是比起他们,其他四对显得十分规矩,并没有特别热切,也不存在冷澹。 这其中,以正妃袁禧嫔的父母显得最为拘谨,并且让朱由检感觉稍微有些亲切。 不同于沉香君父母出身官吏,也不同于卫平阳父母出身勋贵,更不同于李韶禧的朝鲜豪门大族。 袁禧嫔的父亲袁右在朱由检未改军制前,不过是陕西卫所的一个百户。 虽说是百户,实际上在侵吞军屯田中,他们并不占优势,只能说勉强算是一个富农。 明初的百户五百亩耕地,到他们手中只有不到三十亩了。 如果不是朱由检裁撤卫所转化为拱卫营制,那袁右可能真的如历史一样,把自家女儿送去朱由检的潜邸,做一个侍妾。 好在卫所改制成功,袁右也有点本事,当上了一个守备,不然袁禧嫔的正妃位置怕是要落选。 “殿下,吉时到了,可以请其它五妃出来了。” 朱由检看着袁禧嫔和父亲袁右,母亲袁张氏喜庆交谈,一时有些羡慕,倒是这时杨如是小跑而来,在他身边提醒了他。 “嗯,你们安排吧。”他颔首应下,杨如是见状也连忙去通知王承恩和曹化淳,杨媛爱等人。 “吉时到——” 伴随着王承恩、曹化淳走上前一嗓子,所有宾客纷纷闭上了嘴,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