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0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1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it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2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ort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4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name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uthor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9
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_()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晨星书门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 (第4/5页)
下一次繁殖期。 真菌对于蝗虫的压制效果很明显,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怕热。 真菌怕热到了什么程度?人类的体温就足够杀死大部分真菌,这也是人类几乎很少得真菌引发的疾病的原因。 也因此只有在身体末端温度较低的地方才有可能感染上真菌病,比如脚气。 而在干旱的时候,地表土壤开裂,阳光直接照射到地缝里,杀死了大量真菌,相当于直接给蝗虫卵来了一次全身消毒,这才提高了蝗虫卵的孵化率。 后世治蝗的政策就是从这个方向着手的。 以往人们总是在蝗灾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要用化学药剂杀灭,或者用鸡鸭的天敌属性来克制,但是今年的蝗灾是扑灭了,可是往后还是会爆发大面积的蝗灾。 所以后世做的基本上是防患于未然,让蝗虫卵孵化不出来,让它们没法危害庄稼。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保护好真菌,要保护好真菌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也就是把工作的重点,从杀灭蝗虫转移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发生地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先让蝗虫无处产卵。 然后耕垦湖滩荒地,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让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真菌来代替人类对付蝗虫。 这些工作开展之后,虽然各地还是会有一些蝗灾发生,但是基本上很难再出现蝗虫的大面积转移了,曾经的大蝗灾和饥荒也一去不复还。 但问题是,眼下朱由检要面对的,是五千年来波及最广的大旱。 从正旦节到如今,明明还是春季,各省小溪已经干枯,堰堤之中淤泥干裂…… 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怎么治蝗?无非就只有依靠古人的手段罢了。 面对他的询问,实际上毕自严也很难。 古代的手段,并不能有效的杜绝蝗灾,因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预防难以做到,只能在成型后以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或驱使百姓,让百姓掘除蝗卵和声色驱蝗。” “此外,需要下令猎户不得打杀益鸟,来保护食蝗益鸟、饲养食蝗家禽、病毒防治。” “尤其要“禁捕鸲鹆”,并按照洪武年间“民捕蝗一斗,给粟倍之”给予奖励。” 毕自严说出了他所能说出的大部分治蝗手段,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手段都只是能控制一下蝗虫规模,并不能将蝗虫彻底消灭。 在对付蝗虫大规模袭击时,这些手段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只是眼下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朱由检只能扶额道: “先下发这些政策吧,另外……” 朱由检想了想,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能长叹一口气。 “加大鼓励北方一京六省的番薯、马铃薯耕种,蝗灾再厉害,也不可能钻到土里把番薯都吃了吧?” 朱由检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在蝗灾爆发后,北方一京六省,近五千万百姓吃几个月的番薯和马铃薯,等着南方的水稻收割后北运。 “扫虏之战……” 朱由检想了想,最后只能皱眉道:“暂时搁置……” 这话他说的有些不甘,也有些无奈,毕竟如果能平了建虏,那么东军都督府十几万兵马就能解放出来。 这些兵马会去哪里?不用多言,他们将前往日本,将这个中原王朝近千年来的边患给彻底解决。 只要解决了他们,再制造出蒸汽机,到时候大明就可以走北部前往北亚墨利加了。 更别提解决他们后,石见等地银矿可以为大明每年增加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了。 这么想着,朱由检觉得有些难熬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