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狼烟_第六十九章 新疆风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新疆风韵 (第4/5页)

在这里的将士,英灵安详!祈愿土尔扈特部落,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祈愿西征大军,能早收南疆故土。困苦民众,早还家乡……”

    道尔吉一听兴奋起来;可觉得事先又没准备佛香祭品,有些后悔!迟疑地说道:

    “没带香啊?……”

    “塔袋里有……一起去吧。”智信说道。

    见智信师父连祭拜菩萨的佛香都想到了,道尔吉又从内心里佩服了一把。

    其实,道尔吉早就从李剑从老家带到新疆来的“老黄酒”里,分了一些出来藏着;他这次已经带在了身上,可那是准备祭奠给孟和的。

    他这时候心里想,不管合适不合适?他这酒,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拿出来用了……可这样,心里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而这时候,智信师父带了佛香,让自己踏实、舒坦了许多。这又多了一份感激之情!

    智信带着大家,虔诚地做完礼佛事项,继续上马前行。

    齐峰凑上来说道:“这里的景致很特别!‘大师父’再给作首诗吧……”

    智信点了点头,略微思索,便口占一首《过樱桃谷》道:

    只道樱桃树难栽,却见樱花满山开。

    忽见岭上山神庙,原是林间神仙在。

    大家又要叫好,智信赶忙摆手止住说道:“大家都成年了。以后,不能再随意称颂这样的诗句了。”

    齐峰一脸茫然!疑惑地问道:“这是为啥?”

    智信继续说道:“小时候,大家可以看‘热闹’;可现在以后,就要更深一层,看‘门道’了!我的这些诗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律诗和绝句。规规矩矩的律诗、绝句,结构都有严格的限制;讲究工整、押韵、平仄、对仗。

    “而我只是用诗体,在讲一个故事、诉说一种感悟、探讨一重意境。说工整、押韵还凑合,但平仄、对仗就不太讲规矩了。这和你们刚才的‘顺口溜’有些接近,比较自由。今后,能不能有好的诗篇,能否‘青出于蓝’,就看你们的了!”

    齐峰凑到跟前说道:“跟‘大师父’学了这么多年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也天天读,也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可就是没有灵感。想写几句诗,根本写不出来。这是为啥?”

    智信笑着说道:“别灰心!好文章、好诗作,都需要积累。慢工出细活,功到自然成!……”

    道尔吉一行人,穿过数十公里长的阿拉沟、乌拉斯台峡谷,过了巴伦台要塞;傍晚,出山口到了哈尔莫敦的老部落大营。

    十年过去了,开都河边上的老部落大营,显得更加苍凉。被战火烧毁的门楼、瞭望塔、马厩、栅栏,那些乌黑的残迹;仍然默默地静卧在那里,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部落中心位置的那块巨石,依然像一位饱经战争创伤的耄耋老人,孤独地矗立在那里;追忆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诉说着阿古柏侵略军丧尽天良的罪恶行径!

    道尔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走过这里,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那种难受。

    但这次与往日的情形不同。因为他知道,最痛苦的时刻已经过去;要不了多久,西征大军就要横扫焉耆城、库尔勒城和整个南疆。

    这自己出生、成长的大草原,在经历了十年的空前浩劫后,即将迎来新的生机;这里,今后仍然是自己和整个部落厉兵秣马、休养生息的地方。

    道尔吉抚摸着巨石,跟大家说道:“这块大石头的周围,十年前都是军帐和蒙古包。浩罕人偷袭部落大营的时候,就在这个石头的边上;我用弹弓,打瞎了一个浩罕骑兵的眼。又和‘赛虎’一起,干掉了一个冲向哈敦大帐的家伙。我当时,才十三岁!”

    他又环顾了一下四周,悲切地指着一块草坪说道:

    “才仁喇嘛他们,就死在这里。江巴昆都叔叔和我姐夫家的老爷子,还有三十多个喇嘛,牺牲在开都河边。孟和大哥和两千多部落勇士,牺牲在前面的七个星山口……我们活着的人,都要记住这里现在的样子;记住浩罕人、英国人,给我们部落带来的深深伤痛。等我们再把这里建成乐园,也不能忘记侵略者的铁蹄,曾经踩踏过这里。让我们所有的后代子孙,都要记住这悲惨的十年!……”

    古丽和大家都点点头,同样都在为部落这长达十年的空前浩劫,感到无比悲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