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0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1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ite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2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ortid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4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name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uthor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n D:\wwwroot\m.cxsm.net\web\html.php on line 29
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_()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晨星书门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 (第2/4页)
直径一米、长度接近十米,重量高达五吨。 因此想要在保持可转向的同时又能固定住筒身,必然只能采用倾斜朝天、外部施加固定设备的方式进行安置了。 至于它是怎么被拉上山的嘛...... 简而言之,驴兄功不可没。 五吨而已,不重。 其实吧。 类似的装置在19世纪也出现过,具体时间是1865年。 当时约翰牛皇家学会投入巨资,打造了一个8.9吨重的大型铁制望远镜用于观测,现在还存在牛津博物馆。 虽然皇家学会设计的望远镜精度在当时不算最高,但意义却非同凡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星空观测。 这也代表着英国官方对于科学的某种态度——虽然工业那啥命充斥着血与泪,但至少在科研态度这四个字上,英国皇室还是做的很正确的。 说来也巧。 在同一个时间点,本土同治皇帝也在举头望天。 不过他不是在看望远镜,而只是在求告鬼神——那年本土爆发霍乱,百姓们自然人心惶惶,只能求助于神佛,意图以星象定国策。 顺带一提。 同样是这一年,诺基亚也刚刚成立...... 视线再回归现实。 一切调试完毕后。 徐云走到老苏的身边,看了眼周围众人。 今天在场的除了老苏外。 王禀哥俩、小赵、老贾等六位数学家、齐格飞、谢老都管以及小李父女都来了——毕竟深夜外出,老李有些不太放心。 另外。 现场还有几位特殊人物在场: 其中最左侧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文官,乃是来自编修院的一位从八品推官。 所谓编修院,指的是宋朝史馆所属的编书机构。 它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等一众事宜,不算当权部门,但性质却很特殊。 今日老苏所要进行的,乃是这个时空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望远镜观测,必须要有这么一位推官在场。 不过比起此人的身份,他的名字可能要更响亮一点: 他叫张怀民。 没错。 就是那个张怀民。 他比苏轼迟四年贬至黄州,但却要早些官复原职,在去年7月已经回到了汴京。 编修院推官便是他已知的最后一个职位,至此往后便生猝不详了。 而张怀民的身边则站着两位身着青衣的男子。 其中一人约莫四十来岁,五官犹如刀削斧凿,目光锐利,身材颀长,端的是一位好汉样貌。 另一位则是须发浓白的魁梧老者,气势相对要内敛一些,但左脸的一处刀疤,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凶气。 从他们的站姿与神色来看,二人大概率都出自军伍,并且级别不低。 事实上也是如此。 其中那位老者,便是先前提及过的王厚。 几日前。 在王禀哥俩的努力以及酒精与蒸馏酒的吸引下,徐云终于和这位军方大佬搭上了线,通过老苏的名帖将他请到了现场。 至于另外一位中年人嘛...... 则是张叔夜。 也就是《水浒传》中林冲的原型,北宋末年少有的良心官员之一,历史上便是他镇压了宋江起义。 不过遗憾的是。 按照正常历史轨迹,张叔夜的下场和王禀类似,同样相当悲壮。 靖康那年张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逼近汴京,皇室危机。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叔夜带着三万人浴血勤王,乃是靖康之变中唯一支援汴京的大规模建制。 在金兵进一步对京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