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0章 政务 议会 (第2/4页)
还有士绅认不清形势,据村称王,当地巡捕几名出动,就把他们剿灭。” 王仲策说道这个情况,在场的文武官员都笑了起来。 这种看不清形势的人,历朝历代都有。 王仲策继续说道:“现在各省的发展很不平衡。 工业底子深厚的四川、汉中、广东发展的很好。 当地的商税已经是农税的两三倍。 民众普遍很富裕,对官府的各项政策,也比较支持。 其他各省工业底子较差,农业税收依然占据着极大的份额。 其他各省没出现重大的事情,一切都稳步发展。 工业和农业,都进展的很正常。 随着乡公所和附属衙门建立。 皇权下沉到乡,当地士绅大户和衙门相互勾结,欺压百姓的情况,已经有所减缓。 唯独浙江巡抚包菜和江苏巡抚魏时鸣,他们没有处置好这两省的农事。 浙江和江苏属于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这个说法。 江南地区在很长时间,都是华夏的大粮仓。 但随着江南地区丝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生丝。 想要获得大量生丝,必须要成规模养蚕。 蚕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桑叶。 这必然就导致,江南地区大量种植桑树。 特别是在明朝后期,东南士绅的推动下,大明出台改稻为桑这个政策。 士绅通过海贸走私,可以从丝绸产业获得大量的金钱。 改稻为桑之后,粮价必然暴涨。 这些士绅也能cao控粮价,收割底层百姓。 当时官员们,为了推行改稻为桑这个政策。 直接纵容衙役,毁掉刚刚插完秧的稻田。 他们直接扒开河流大坝,水淹稻田。 当时大明的官员,通过各种手段。 他们成功让江南地区改稻为桑。 百姓分田之后,很多桑农长期遭受高粮价,她们已成惊弓之鸟。 分地之时,已经过了春种的时节。 秋收之后,很多桑农想要恢复稻田,重新种植粮食。 他们的蚕茧卖不上价,还需高价购买粮食。 这些农民,已经苦不堪言。 有些农民已经把田间的桑树砍掉。 桑树田消失,对纺织产业影响极大。 江南地区大量兴建纺织产业。 这些公司已经招募大量织工。 这些鼓起勇气从家里走出来的女织工,很可能会失业。 她们失业之后,很大概率,一辈子被拴在家庭之中,没有勇气继续出来工作。 包菜和魏时鸣两位巡抚,他们看到这种情况。 写奏疏请求朝廷的指导。 他们说,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先维持现状,没有能力处置这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内阁,经过多次探讨,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苏河听到王仲策讲述的其他情况,他露出了笑容。 当他听到江苏和浙江,这两省的情况,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这种事情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民变。 他吩咐道:“现在这种情况,那是当地官府没做好工作,农民对我们还不信任。 这种事情最关键,是重拾农民对官府的信心。 他们害怕粮食暴涨,手中的蚕茧又不值钱。 只有让他们得到保障,他们才会重新考虑。 让浙江和江苏,这两省组建相关公司,直接用农民来年的蚕茧换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