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9章 弱国无外交 (第2/2页)
/br> 郑国其实算不上撮尔小国,在所有的华夏诸侯国当中,郑国称得上是中等国家当中,最顶尖的一个。 从疆域上来看,现在郑国与鲁国差不多,大于宋、卫、陈这三个中等国家。 从人口上来看,郑国也是跟鲁国一样,超过百万的。 而郑国地处中原,沃野千里,适宜耕种,而且道路四通八达,使得郑国的商业跟着颇为繁荣。 所以说,郑国的综合国力不差,强于鲁国、燕国、楚国,弱于吴国、晋国、齐国和秦国。 为什么郑国这样的强国,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咎由自取而已! 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春秋初年,郑国已有三军,内战用的军队已达二百乘。 三军外并有徒兵和临时添置的军队。 就庆忌所知道的,原来的郑国有十万人的军队,六万都聚集在都城里。 郑国的军力当在鲁国之上。 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 后来的晋、郑铁之战,晋将卫太子蒯聩登铁丘上观望郑军,看见郑军很多,害怕起来,自投于车下。 此战晋人以郑为大敌,可见郑国的兵力自春秋初年到末年始终不弱。 而郑军曾与晋、楚和诸侯联军开战,诸侯的兵甚至畏郑不敢越过郑境,反被郑军所败。 郑国军力的强大于此可见,则为千乘之国并非虚言。 郑国采取的是“赋兵制”,跟现在列国盛行的兵农合一制大同小异。 大抵是寓兵于“士”和“民”的。 “士”指武士,他们的唯一事业便是习武打仗。 至于普通黎庶,是平时三季务农,一季演武,又在四季农闲的时候举行狩猎以讲习武事,三年大演习一次。 国家的常备军是武士之类,遇到战事,便征士民为兵。 当庆忌听说伍子胥率兵伐郑的时候,心里有些发怵,就是担心郑国的战争潜力太大,可能会拖垮吴国。 不过,现在庆忌回想起来,他似乎是忘记了“蝴蝶效应”这一回事。 郑国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了。 两年前,楚国的沈诸梁率军大败郑军,一度兵临新郑城下,好在因为楚国爆发白公胜之乱,郑军跟着就收复失地了。 那一阶段的郑国,本来应该休养生息,恢复一下国力的。 再接着,郑人在晋国的教唆下,在今年开春,大举进攻刚刚建立的荆国,被伍子胥在方城一带直接率兵斩首万余人,田穰苴也在叶邑取得大捷。 这前前后后加起来,郑国不知道死了几万兵马,反正是主力大军都打没了。 难怪伍子胥能率兵一战而下新郑城。 原来的郑国固然号称“千乘之国”,带甲十万人,但是这十万人马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 可堪一战乎? 文学网 wap. /90/90361/30008836.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