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拆骨为笔 (第3/5页)
年轻一辈,已是并没有什么亮眼的人物。此时出现在姜望面前的覃文器,是在四十三岁成就的神临修士,今年已经六十有七——神临之下的人物,还真不够资格处理此事。 四十三岁成就神临,其实也是天才级别的人物,巩固了壮年时的巅峰状态,至死方衰,在神临中不是弱手。但与姜望这等二十岁成就神临的绝世天骄相比,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天资了。 整个魏国,若要论及年轻天骄,唯有那提着得意剑远行的燕少飞,方能与姜望放在一起比较。但其人自黄河之会至今,音讯早无,也不知是否还活在世上。 这个世界太广阔,很多故事,没有机会被人听闻。 一见姜望,覃文器便迎上前来:“本将覃文器,奉大将军之命,封锁晚桑现场,核验凶事。武安侯可是为那邪首而来?” 此事果然已经惊动了吴询! 不知张临川哪里来的信心,敢在魏国做下这等恶事,迎接吴询的追杀? “请将军节哀。”姜望行了一礼,便直入正题:“覃将军这边可有那邪首的行踪?” 覃文器惭声道:“不曾揪住那恶徒!” 经过覃文器的讲述,姜望才知晓事情的具体经过。 晚桑镇被屠,是整个镇域范围内,数万百姓被杀得干干净净,徒剩鸡飞狗跳。而魏国方面是在足足两个时辰之后,才发现的惨事! 魏国民风剽悍,常有械斗发生,动辄见血横尸。 为治安计,魏国各郡都设有巡骑,巡逻各处,有时候也会临时充任讼官,主持邻里纠纷。 在魏国,这种巡骑是非常受尊重的,被老百姓称为“靠山骑”。只有衙门里最优秀的那些人,才有资格列名其中。 这一次也是巡骑巡行至此,发现了惨像,将此事层层上报,才惊动了魏廷,当地郡守却是最后方知—— 本不该如此的。 魏国是岿然立于四战之地、建设了护国大阵的国家,不是什么弱国小邦。 晚桑镇隶属于谋城,谋城隶属于信澜郡。 整个晚桑镇被屠,在信澜郡郡守府那边是有即时反应的。执信澜郡郡守印者,完全可以感受得到一大块人气的缺失。 但事发当天,信澜郡郡守带他新收的妾室在远郊游猎,心神不在郡守印上,是以根本无察。 当然,无论怎么轻忽。信澜郡郡守都不可能忽略他郡守印的变化,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与郡守印的感知,被人提前做了手脚—— 这才是典型的张临川风格。无论他表现得有多么夸张、疯狂,究其内里,仍然是非常缜密冷静的行事步骤。 屠戮一镇百姓、公开挑衅魏国的背后,是他冷静地安排好了每一个环节,为自己留下了相对充裕的逃亡时间。 要在信澜郡郡守身上做手脚,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混淆了郡守印的感知,也不可能隐瞒太久。 因而张临川所做的这桩恶事,其实需要非常精准的时间执行。绝非临时起意的泄愤行为。 姜望略一沉吟:“我方便进去看一看吗?” 覃文器没有犹豫,直接命令手下军士解开封锁,让出道路。 魏国这个国家,不是军庭帝国,但风格非常军事化。朝廷上下不像那些为儒家所影响的国家一样,讲究为尊者讳,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改或者不改,则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覃文器会非常坦诚地告诉姜望这个齐国人,他们魏国军人压根没有抓到凶手,在张临川屠杀百姓的时候,他们的郡守正带着小妾在悠闲打猎。 他们内部的痛苦、无能和愤怒、严肃,他们同样坦露。 姜望是第一次来魏国,已经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阵的封锁解开,姜望走进晚桑镇中,第一时间冲撞感官的,是浓烈的血腥味。几乎撞得嗅觉一团糟。 是这么的沉重、清晰,而又残忍。 一整个镇子,数万百姓。 落在纸上,听在耳中,只是一个个数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