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钳形攻势 (第3/4页)
追一人三匹马的契丹人? 濡源、御夷镇被抢得差不多了,不可能补充马匹,甚至连补充食物都够呛,还是硬挤出来的。全军携带的食水和飞龙军差不多,只够十余日消耗。跟在契丹人屁股后面追,那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但就此看着他们跑掉也不合适。 想来想去,唯有一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耗得过谁。 八月十五,全军两万骑,携马四万余匹,分成多路,大举北上。 他们沿着濡水河谷进军,这里有河流,可以供人、畜饮水,这在草原上非常重要。 另外,河谷地带一般水草丰美,如果运气好,还能收获大量补给品。 十六日午时,至沙野。 一股三千余契丹骑兵还在前面卖力地“带路”,不知道想把他们引哪去。 他们甚至还放慢了马速。夏军停下来牧马,他们也停下来牧马,夏军追击,他们立刻逃窜。晚上还特意躲藏进山里,不断派人出来袭扰,不过被狠狠地突袭了一下,损失三百余骑后,他们便消失了。 诺真水巡检使哥舒确提醒折嗣裕,这是草原故智。契丹人想不断疲惫他们,让他们精疲力竭,然后将其引诱进契丹主力的伏击圈,聚而歼之。 折嗣裕不管,只挑选好进军路线,至夜则伐木扎营,将马儿圈进栅栏之内,轮番派出军士值守。白天继续赶路,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十九日下午,至吕泉水、三泉水合流汇入濡水处(今昭苏乃木附近)。这里有一个依附于契丹的小部落,此时已经搬走,不知去向。 契丹人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这个行军方向,很明显是奔着平地松林去的! 合着引诱半天,居然把夏人引到自家地盘来了对吧? 没有一丝犹豫,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 这是一个充斥着漫天红霞的傍晚。 高高的山岗遥遥对立耸峙着,双方一部各五千余骑驻马而立。 山脚下的平原之上,已经有游骑在捉对厮杀了。 厮杀的规模慢慢变大,不断有轻甲或无甲蕃兵加入其中。 折嗣裕立于半山腰之上,可以遥遥看到对面契丹人的出发阵地。 他们的骑兵挨挨挤挤,足有数千之众,看样子,又加入了不少附庸部落的兵员。 最前面的骑兵已经散得很开,开始了奋力冲刺,中间部分还在慢慢提速,最后面挤在一起的骑士则吵吵嚷嚷,不断催促前面的人赶快让开空间。 “咚咚——”鼓声擂响。 折嗣裕下到了山丘平缓处。 一队队的铁骑军士卒已经开始排成阵势。 马儿不停地打着响鼻,骑士拉着缰绳,小心翼翼地控制着。 “御夷镇一战,契丹人不过如此。今日贼人竟然邀战,便给他们一个教训。”折嗣裕对前来听令的将校们说道:“殿下举大事在即,尔等若奋力死战,立下大功,可比往日更容易搏得他老人家欢心。反之,若打得一塌糊涂,怕是再难有翻身之日。” 将校们纷纷请战:“军使,下令吧。” “好,今日之战,许胜不许败,敢回首者死!各回各营,听令而行。”折嗣裕大声道。 将校们立刻奔马赶回各自营伍。 “咚咚……”第二通鼓声响起。 仿佛听得懂旗鼓军令一般,马儿用蹄子轻轻刨着地面。有性急的战马,甚至想要往前蹿出,但被骑士拉住了。 战马一会向前两步,一会后退两步,但大体上维持着阵型——它们是受过训练的战马,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野蛮马,也不是什么马都可以当战马的。 第三通鼓声响起。 “缓步而进!”军令一下,骑兵们依次慢跑下坡。 山下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