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_第289章 得罪了大王还想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9章 得罪了大王还想走? (第3/4页)

免了你,你私下里不知骂了寡人多少次...”

    “臣不敢。”

    刘长跟他有说有笑的寒暄了起来,刘长不喜欢这个老头,是不喜欢他的灵活变通,这厮太没有底线了,尤其是跟陆贾那样的人来作对比的话语,就更是如此,没有骨气,刘长不喜欢这样的人。

    但是,刘长也承认,面前这个老头有大胸怀,天底下骂他的人很多,可受过他恩惠的人也不少,这老头为大汉也培养出了不少的人才,如今唐国在朔方九原的诸多官吏,半数都是这个老头培养出来的。

    两人聊了许久,叔孙通这才说道:“这次面见大王,我想要送大王一件宝物。”

    “哦??宝物?!”

    刘长眼前一亮,笑着叫道:“好啊,好啊,仲父可以速速送来!”

    叔孙通吩咐了一声,便有甲士出门,刘长迫不及待的起身,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便假模假样的客气道:“您来就来呗,还带什么礼物呢...”,正客气着,甲士们便抱着礼物走了进来,吃力的放在了刘长的面前。

    刘长有些惊讶,上前翻了翻,都是些竹简,密密麻麻的也不知写了什么。

    这老头莫不是在戏耍寡人?

    刘长黑着脸,“这是什么宝物?”

    叔孙通笑着说道:“听闻大王要将天禄阁内的藏书都赠与天下,我想大王定然是要全力教化,这都是我所想出的教化之策,国学之政,教化天下,乃是大事,如何算不上是宝物呢?”

    “哦?”

    刘长拿起竹简看了起来,果然,这些竹简上写的都是教化的政策,看得出,叔孙通写了很久,可谓是煞费苦心,刘长大喜,“好,很好!”

    随即,他猛地想起了什么,皱着眉头,问道:“寡人正准备设一教化之职,您就拿出了此物,莫不是周相告知?”

    叔孙通笑着说道:“大王...宣平侯来找我,言大王要赠书,我因此猜到了大王的想法...这些是臣很久以前就开始写的,不过是凑巧而已。”

    刘长不太相信叔孙通这番话,不过,无论他是怎么想的,这事对接下来的教化之事还是有好处的。

    刘长坐了下来,笑呵呵的问道:“竹简太多了,仲父可否跟我粗略的说说看呢?”

    “大王...论教,没有人能比得上儒家....”

    叔孙通缓缓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叔孙通有个疯狂的想法,他想要号召所有的儒生们,去各地教化,为天下启蒙,而这件事则是需要庙堂的支持,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对太学,国学,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叔孙通终极目标,则是天下启蒙。

    说实话,刘长都被他的话说的目瞪口呆。

    刘长这般好大喜功,他所想的,也不过是朝有太学,国有国学,县有县学,乡有乡学,可面前这位,则是提出了“天下启蒙”,似乎是想要将天下人都变成儒生,而他甚至还为这个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方案。

    “我教二人,二人可教四人,四人可教八人...何不能成?”

    儒家跟黄老法家之学说不太一样,黄老和法家的大部分学说还是主张藏学与国,不愿意教化太多人,认为百姓太聪明,那就不好治理,百姓只需要服从就够了,可儒家的仁政却并不与教化冲突,因此还没有这样的想法。

    刘长听了许久,方才喃喃道:“想法不错...可要多少年啊?”

    “不多...按着臣的计划,百年可成。”

    刘长深吸了一口气,百年啊。

    看到刘长有些迟疑,叔孙通认真的说道:“大王先前免赋减税,不也是百年之计吗?如今国库空虚,可百年之后,因为大王的仁政,国库粮食定然是堆积如山,地方百姓富裕,耕地无数,便是十个匈奴,也不是大汉的对手,如今的教化之事,也是如此,百年之后,大汉再也不缺贤才,便是拿下匈奴的所有土地,也能有充足的官吏...”

    “国之大事,耕与教!”

    “好!”

    刘长猛地起身,“连你都有这样的志向,寡人又怎么会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