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北慕容 (第5/9页)
的经济和文化荣耀,又有长江天险,被称为虎踞龙盘之地。 3.北京。元大都时开始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文化亦开始腾飞。四周有燕山等崇山峻岭阻隔,可构成天然的防御屏障。明清两朝亦在此定都。 4.洛阳。处于中原腹地,经济文化自始辉煌。同时,是关中与中原地区的纽带,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cbd。 可见,四大古都在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上均有其优势。但,南京、北京、西安各自有明显的短板。 1.南京。南京历史履历非常辉煌,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五代时期的南唐、明、太平天国、民国,都曾定都于此。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此建都的朝代大部分是割据政权且大多数是“短命王朝”。原因? 主要原因,即是地理位置及地缘关系有缺陷。缺陷有两个:一是长江河道水流不急,只要北方能组织好渡江工具,或者绕过长江入海口,从浙江、福建登陆,长江防线即形同虚设。鸦片战争时的英军能迅速陈兵南京下关江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二是地处江南,地势较低且缺少崇山峻岭的保护。东南面濒临东海,南面、西面均无阻隔,从南面、西面的陆路进攻毫无天险阻拦。因此,南京实在不能算一块易守难攻之地,作为首都,不够安全。 明朝不是割据政权也定都于此?那你得看看朱重八的老家在哪里,在凤阳,离南京不到200公里。老蒋?他的主要势力和老本都在江浙,而且仅是形式上完成统一,他不定都南京定都哪里? 2.北京。在北京定都的封建王朝有金、元、明、清,看出规律没有?四大朝代有三个是少数民族政权。唯一的一个汉人政权,还是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的。 朱棣迁都的原因,一是其本人就在北京发家的,二是明朝虽然消灭了元朝,可蒙古各个部落,依然对南下不死心,将首都定于北京,有利于强化对于北方边境的防守,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可见,游牧民族最喜欢定都北京,因为这里是北方,离他们老家近,再者他们也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可是,要知道,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黄河流域。而北京,离文明中心有些远。其更受游牧民族定都所喜爱,正印证了这一点。 3.西安。西安的短板在哪里?无论是经济、文化、地理、地缘,似乎没有短板。似乎没有,但确实有。它的短板是,交通不便。一道潼关把西安锁住,但也锁住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通往关中的通道。不信?不信你就坐火车去趟西安,就什么都明白了。一路上,基本上不是在出隧道,就是在入隧道,忽明忽暗的钻了一洞又一洞,道里看车,车中看道,你分辨不出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出了隧道段一眼望去,那真是一道道的沟沟一道道梁,曲曲弯弯咋就这么长。这还是现代有隧道、有火车的情况下,古代全靠两脚或四蹄丈量去西安的山路,不可想象。 而洛阳呢?洛阳,关中与中原地区的纽带,唐朝著名的风水天文大师袁天罡认为,洛阳盘龙卧凤,自古就有帝王之气。而且,历史上有个奇怪的现象,定都长安的封建王朝一旦长安被攻破,统治者就会逃窜到洛阳,异常顺溜,异常丝滑,譬如汉献帝。而周平王、隋炀帝、武则天三位大佬,则干脆直接将都城从西安迁到了洛阳。 洛阳,文气极重,孔子在这里著书立说,班固、陈寿都在这里写作。还有一个大儒,在洛阳挖了个地窖,埋头爬格子近20年,终于写出了一本惊世著作—《资治通鉴》。书成后两年,这个大儒也挂了,终年67岁。没错,这个用生命在写作的大儒,就是小时候抡大石头砸缸勇救落缸儿童那个。 洛阳,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周围有郁山、邙山、龙门山、嵩山等十多座山脉。境内河川密布,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等十余条河流蜿蜒其间,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地处中原,西依秦岭,出函谷关就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秦岭山脉东段延伸的山脉之一,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真可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神都的称谓,只有你能担得起。 365年2月,慕容恪把目光瞄向了洛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