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黛玉倒拔垂杨柳_李农妇巧制竹编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农妇巧制竹编篮 (第2/3页)

编得玲珑精巧,虽未涂纹染色,却反而显得素雅可亲。

    黛玉赞赏不已:“实在是手巧至极,有这样茶具在此,其他的都不稀罕了。”李氏坐在椅上,顺手拿起个未编完成的竹篮,低头笑道:“姑娘可别奚落我们咧,你肯定甚么贵的好的、玉做的珠子做的都用过了。”

    当时黛玉看李氏手上动作有趣,便注目凝视。但见她编织经纬,穿插榫卯,或削或锁,时扎时套,如行云流水,使人眼花缭乱。

    阮小七笑向黛玉道:“看出些门道了么?”李氏放慢动作,说道:“你也是个怪人,这哪是一两眼就能看明白的。”阮小七道:“我说笑的。”黛玉笑道:“我慢慢看,多看几眼,或许能学着点儿,今后也编个玩意儿出来。”阮小七道:“你手太嫩了,不适合干这个。”便要拉她去别处玩。

    黛玉忙拦道:“‘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我虽不能一时半会儿学成技艺,却也能充实见闻,有所收获,不失为一件趣事,总比日后想念时却无从下手的好。”

    阮小七听了,笑而不语,给黛玉挪了张椅子,离李氏更近些。黛玉坐了,仔细瞧着李氏的手,却登时怔住,一时为难起来。

    随着距离的拉近与视线的聚焦,刚才没注意到的细节也变得无法忽视了。这个老农妇手上的皱纹多像洗过的布衾上的细小褶皱,皮肤粗黑顽劣,污垢和疤痕清晰可见。这双手曾经扛着锄头在石碣村的农田中耕耘,曾经一把屎一把尿地将几个弟兄拉扯大,曾经为了家人拿着渔网早出晚归。

    这个娘们儿做着最苦最贱的脏兮兮的活儿,顶着一颗脏兮兮的头颅,带着脏兮兮的手,出没在脏兮兮的山田之间。这双肿胀皲裂的老手,即使是如今想方设法洗得体面些,在梁山的庇护下得到暂时的歇停,也无法将几十年的沧桑痕迹洗干净,只会越变越黑,越变越粗糙。再往上看,这个农妇在为孩子cao劳的枯燥岁月里变得那般样貌枯黄,腰背佝偻如芦苇。即使连夜把最好看的旧围裙洗出来,把沾着皂角味的衣角卷起来,在裙子上缝出时兴的花纹,也无法再装饰她那一身僵硬的线条,那里面可没有柔软如鹅绒的脂肪。

    林黛玉癖性喜洁,向来见不得这些东西,当她将其尽收眼底后,不免脸色大变,开始心不在焉,闷闷不乐。当然,从外表上看,她只是看李氏的编织动作入了迷,以至于眼都不眨。她微蹙双眉,抿起嘴唇,两眼灼灼发光,像是在隐忍着什么,又像是在挣扎着,又或者说,只是单纯的快哭出来了。

    待李氏把竹篮放下,她虽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内心却更加阴云密布,甚至可以说正怀揣着一种剧烈的痛苦。微笑很快就会从嘴角下去,但心灵上的痛苦却会长久留存。

    李氏看天色已晚,叫小七注意着阮小二、阮小五的动静,又让他给黛玉挑一个竹编制品。阮小七说道:“我有甚么好挑的,又不是送我。”便看向黛玉说道,“你喜欢哪个,拿走就是。”黛玉道:“我真心爱这套茶具,既别致又实用,有了它后都不想再用别的茶具了。”阮小七笑道:“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刚才你说这玩意儿好时,我就想直接送你来着。”

    阮小七把竹编茶具包了,交与黛玉,又问她是否需要他送去后山,黛玉道:“我今天身体好多了,正想多走些路,就当是逛逛。”于是同阮小七和李氏道别。

    走在回后山的路上,林黛玉把这包茶具紧紧抱在怀里,像是对待一只受尽风吹雨打的孤苦小动物。当她从包袱的空隙间看到竹条时,方才那种剧烈的痛苦又带着羞耻的寒意掠过她的心灵。

    她之所以多次这般感到痛苦,并不是无法接受农妇的那双手,而是无法接受正排斥着那双手的自己。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靠近那双手其实是自己主动表露的需求,而那双手又是怎样地创作着一门民间艺术,在这个关口处,她的第一反应既不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本身,也不是阮家母子的真挚无假的待客善意,而是那双手多么的粗糙、多么的肮脏、多么的贫贱!

    要知道,在林府和贾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